服务于会员的需要服务于行业的发展服务于政府的桥梁

当前位置 :首页 > 政策法规

加快向消费主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型

发布于:2025-11-20
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以下简称《建议》)擘画了“十五五”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。

“十五五”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,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,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,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,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,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。

为实现上述目标,《建议》明确提出十二项任务,其中不少内容与民生建设息息相关,比如,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。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畅通社会流动渠道,提高人民生活品质。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,完善收入分配制度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健康中国,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,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《建议》还提出,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,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,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,促进消费和投资、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,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。要大力提振消费,扩大有效投资,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等。

可以看出,《建议》比过去更加重视民生建设,更加强调民生建设,把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强调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,即在逐渐建成制造业大国、科技大国、农业大国、外贸大国的同时,也要逐步建成民生大国,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。

从经济学原理角度来看,改革开放后,投资、出口、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。在推进工业化时期,往往较多侧重通过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增长。进入21世纪,我们发现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。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,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实现三个转变,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、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、投资、出口协调拉动转变,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,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、劳动者素质提高、管理创新转变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,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提出新发展理念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、中国全面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,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指导思想,引导中国经济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,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。

党的十七大召开至今已近二十年,中国经济已经迈上了一个大台阶,中国已实现工业化,在全球制造业生产的份额已占到30%以上,远超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。在这种情况下,扩大内需,特别是提振消费主要是居民消费,已成当务之急,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,应突出消费这驾马车,真正把消费放在第一位。目前,全世界共有三十多个发达国家,这些国家都是以消费为主导推动经济增长的,居民消费支出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60%以上。我国预计在十年后基本实现现代化,而近几年我国的居民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都维持在40%左右(2023年为39.2%,2024年为39.9%),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二十个百分点,因此要加快向消费主导经济增长转型,这也是中国人消费升级换代的转型。在此过程中,服务消费占比将不断提升,并逐步占据优势地位。这就必须加快提高居民消费率,使居民消费支出逐步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%左右或以上,为此,必须加快建设民生大国,包括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,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力度,增加投资于人的支出。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提高普惠性保障水平,尽快改变许多农村居民养老金普遍偏低的状况。

进入21世纪以来,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先后提出了民富优先、消费主导、加快发展服务业、农民工市民化、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调结构促改革等政策建议,并作出充分的论证。这次又提出建设民生大国的系统性主张,同以前的观点一脉相承且具新意,我认为是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,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。

【来源:经济参考报】